邮箱 | 网站导航
子站首页
> 专家风采 > 伍迪 > 专家动态
研究中心
专家动态
伍迪 牛耘诗 | 民间投资基础设施系列研究之一:投资偏好
发布日期:2021-12-13 作者:伍迪 牛耘诗 信息来源: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访问次数: 字号:[ ]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传统西方经济学家,一直以来都强调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中的重要地位。但随着各国民间资本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完全由政府供给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是我国40年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创新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为新时代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促进有效投资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的理论与实践讲述了中国故事。

公司研究中心在多年相关专题研究与专项评估工作的基础上,在有关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以伍迪、牛耘诗、张雪飞、苗雨菲、冯珂、苏靖丹、陈海清、周秘等内外部青年专家为骨干的“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专题研究小组,自2019年起在各级政府部门、工程企业、学术团体、咨询单位、金融机构等实施了多轮专项调研,先后获得了168份调研数据资料,并基于调研数据对投资环境、投资偏好、资本结构、制约因素、政策有效性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本公众号将部分研究成果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陆续刊发,本文为系列研究之一,供业界同仁参考。

不同类型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偏好差异研究

摘要:企业参与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发展。基于调研数据,从领域和区域两方面,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偏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营业务所在地、企业规模等方面对企业的投资偏好产生影响,总结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偏好特点,分析偏好产生差异的深层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设施;企业类型;投资偏好;补短板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982年至2018年间平均增长率为20.4%。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2018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连续两年增长率仅为3.8%,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既能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又能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专业化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拓展建设项目范围,打破行业垄断机制,对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基础设施项目。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基础设施项目存在不同的投资偏好,这种偏好的差异体现在行业领域、空间区域等方面,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除了企业的所有制属性不同,还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在地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行业领域和空间区域方面投资偏好的调研,并对不同投资偏好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促进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领域的有效投资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调研设计与实施

基于研究目标,本次调研重点调查企业的类型特征和投资偏好两部分内容:企业的类型是企业的客观信息,包括企业的所有制属性、企业规模、所在区域等;企业的投资偏好则是企业基于自身状况的战略定位,包括行业领域、区域等投资偏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要求调研的受访对象一定是充分了解所在企业战略和投资情况等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本文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参与某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专项工作,通过全国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邀请到来自63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本次调研。这些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营业务所在地、企业规模分布如图1、图2、图3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受访企业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在不同类型特征中的分布满足本文研究要求。

三、投资领域偏好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为了提升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次调研对各受访企业的投资领域选择范围进行了明确的限定,即在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补短板”领域中进行选择,具体细分为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物流、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水利、旅游、养老及其他等多个领域,调研中邀请受访企业选择不多于三个本企业倾向投资的领域。

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投资领域偏好中最高的三个领域是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高速公路,这表明我国近年来城镇化和环保领域高速发展,园区开发、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大、市场需求高,高速公路网建设也处于高速发展期。此外,旅游、养老项目作为热门领域,也吸引了较多企业。而企业投资意向较低的领域包括物流、枢纽机场、铁路等,这些领域往往投资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

企业对不同领域的投资偏好有很多影响因素,以下分别对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主营业务所在地、企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分析。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领域偏好差异分析

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对投资领域的偏好存在差异,调研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所有制类型受访企业投资领域偏好

最吸引中央企业投资的领域包括高速公路、污水垃圾处理、园区综合开发,与所有企业的整体偏好领域相同,但具体排名有一定差异。相比于平均水平,中央企业的偏好差异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旅游、养老等领域:倾向投资高速公路的中央企业所占比例达到60.00%,远高于28.57%的平均水平,而对于旅游、养老领域的投资倾向则远低于整体水平。从整体上看,倾向投资各领域的中央企业比例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在各领域分布非常不均衡。可以发现,各个领域中中央企业倾向投资的比例基本上落在40%以上或20%以下,说明不同中央企业的投资战略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也说明仅仅依靠中央企业进行补短板领域的投资是不够的。

地方国企对投资领域的倾向顺序及比例与整体水平最为接近,倾向投资污水垃圾处理、高速公路、园区综合开发、旅游、养老领域,但对铁路、枢纽机场、物流领域投资的意愿不强。与中央企业不同,地方国企在投资领域偏好中的分布呈现较为平均的特点,倾向投资各领域的比例基本都在20%到30%之间。这说明同样作为国有企业,地方国企是中央企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其业务更加多样化,其业务发展战略对地方发展的贡献更有针对性。

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偏好与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呈现显著的差异。在养老领域,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更加强烈,但是在高速公路、污水垃圾处理、水利领域,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较低,其中高速公路、枢纽机场等交通领域的投资意向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在实践中,民营企业在交通领域的资本、技术、政府沟通能力等往往弱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且这些项目投资额往往较大,导致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

综合比较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可以发现:第一,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中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投资偏好,高速公路和养老即是两个非常典型的行业领域,这是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下自然选择与分工的结果;第二,地方国企的投资偏好与整体水平最为相似,在多数领域介于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且在不同领域分布较为平均,这体现了地方国企在职能上与中央企业的不同,地方国企的专业领域往往与地方的发展规划紧密相关,在专业业务上也体现了更强的多样性;第三,民营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整体上更倾向于投资固定投资小、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比较优势”在不同企业进行投资选择时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二)不同地域企业的投资领域偏好差异分析

业务常驻地不同的企业,拥有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往往不同。按照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将各省级行政单位按区域划分的标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区域划分的调整,本次调研将企业所在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为了探索地域因素对投资领域偏好的影响,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地域企业投资领域偏好

东部地区企业偏好投资的领域排序与平均水平比较相似,对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高速公路等领域投资倾向较强。

中部地区企业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倾向远高于平均水平,其客观原因是很多中部地区的省市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对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大,此外,中部地区企业对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旅游、水利等热门行业的投资意愿也较强,但对养老领域的投资偏好显著低于整体水平。

西部地区的企业更重视旅游和养老领域,而对污水垃圾处理的投资意向不强,这也反映出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行业特征,西部人口密度较小,对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需求有限,但对旅游养老产业有旺盛的需求。此外,西部地区企业对水利领域的偏好投资较低,这与西部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样,西部地区企业基本没有对铁路的投资意愿,这也受到了气候与地势条件的影响。

综合比较常驻地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三个地区的企业投资偏好,可以发现:第一,东部地区企业偏好投资的领域排序与平均水平比较相似,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则与整体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常驻在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企业的投资倾向与企业常驻地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例如,中部地区企业对高速公路的投资意向最强,西部地区企业对旅游、养老投资意向强,对水利、铁路投资意向弱,这些都是地理位置、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结合导致的,因此,在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推进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领域偏好差异分析

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将本次受访企业根据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个规模类型:小型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5000万元以下,大型企业10亿元以上,中型企业介于二者之间。统计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偏好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规模企业投资领域偏好

小型企业对旅游、养老领域的投资倾向性最高,且均高于整体水平,但在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等热门领域,投资倾向低于整体水平。相比于园区综合开发项目,旅游、养老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体量相对较小,承担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与之相反,小型企业在高速公路等投资额较大的领域,投资倾向显著低于整体水平,这说明小型企业相对不愿意对投资额大的项目进行投资。

大型企业倾向投资的领域包括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高速公路,比例显著高于企业整体水平。此外,水利行业虽不算热门行业,但大型企业对其投资倾向高于整体水平。与之相反,大型企业对旅游、养老的投资热情不高。

综合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偏好差异可以发现,企业规模与偏好领域项目的体量高度相关,在铁路、高速公路、园区综合开发、污水垃圾处理、水利等领域,企业的投资意愿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而上升,而在旅游、养老领域,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投资倾向逐渐下降。即小型企业偏好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大型企业偏好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

四、投资区域偏好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为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施行了西部大开发、京津冀、粤港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等一系列战略和规划。基础设施投资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企业投资区域偏好并在政策中合理应用,将有助于更好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进一步减小区域间不平衡程度。

本次调研没有吸引到位于东北三省的企业参加,但是为了分析各地企业对东北地区的投资意愿,在进行投资地域偏好统计时特别将东北三省与其他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进行区分。调研结果显示,最吸引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是东部地区,占58.73%,吸引力最低的就是东北地区,仅为3.17%。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规模较大而吸引了大部分企业的投资意向。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主营业务所在地、企业规模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投资地域决策,以下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区域偏好差异分析

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对投资区域的偏好存在差异,调研结果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投资区域偏好

从整体上看,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三类企业对不同地区投资偏好的各自排序与整体排序基本一致,但比较三类企业的投资意愿水平存在一些差别:相比于整体水平,中央企业投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比例更高,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投资东北地区,这说明目前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主要依靠中央企业,对民营企业缺乏吸引力;民营企业倾向投资东部地区的比例低于整体水平,而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的比例更高,且民营企业是西部地区投资意愿最强的,这说明目前民营企业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力量。

综合比较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可以发现,国有资本倾向投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国有企业一方面占据竞争优势可以在热门地区(东部)占据市场,另一方面又需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承担市场相对冷门地区(东北)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领域偏好类似,在投资地域偏好上,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也呈现出相反的投资偏好,说明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不同区域有较为明确的市场地位,互相起到补充的作用,构建了较为均衡的地域投资结构。有关部门在推动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形成这种市场分工的因素,适当引导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促进民营资本与政府资本需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不同地域企业的投资区域偏好差异分析

为了探索企业业务常驻地的因素对投资地域偏好的影响,统计差异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地域企业投资区域偏好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企业,投资地域偏好最高的均为企业所在地区,企业的地域投资偏好与企业业务常驻地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各区域企业也存在部分愿意跨区域投资的企业,且随着地理位置呈现出“由东向西愿意跨区域投资的企业比例逐渐增多”的规律,而且跨区域投资的企业多数更倾向于投资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吸引力是最高的。

为了进一步探索所有制类型和业务所在地两个因素如何共同对企业投资偏好产生影响,统计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依不同所在地的投资区域偏好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资区域偏好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中央企业,其区域投资偏好依旧集中在本地区,但也有部分企业倾向投资其他区域;不同地区的地方国企,所有地区都是100%更倾向于投资本区域的项目;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其偏好分布则相对分散。

综合比较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的投资偏好可以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地域投资偏好受企业所在地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地方国企、中央企业、民营企业。这是由于地方国企具备很强的地方属性,其业务范围易被限制在本区域,跨区域投资不利于其发挥企业优势,而民营企业受地域性的影响则相对较弱,这也体现了民营企业的优势,企业的投资区域决策更为灵活。

(三)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区域偏好差异分析

统计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偏好差异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规模企业投资区域偏好

与所有企业整体水平相比,小型企业在除东部以外的所有地区都具有更高的投资倾向,而中型和大型企业几乎没有倾向在东北地区投资的企业,这说明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缺少大中型企业的支持。中型企业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投资比例都低于整体水平,而倾向在西部地区投资的比例为44%,远高于整体水平20.63%,这说明中型企业是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力军。大型企业中有80%企业偏好东部地区,远高于整体水平,而倾向在西部地区投资的仅有4%。

综合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投资偏好可以发现,从投资地域偏好集中度来看:小型企业集中度较低,在各地区均有投资倾向;中型企业集中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大型企业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投资地域偏好的集中度越高。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在东部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说明规模越大的企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中小企业在东部地区的发展空间。

五、结论与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是当前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的地区和领域差异,因此本文对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的领域和区域两方面偏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及政策指导意义。

研究发现,企业所有制属性、主营业务所在地、企业规模等方面对企业的投资偏好都会产生显著影响:首先,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投资区域,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多个方面呈现完全相反的投资偏好,这也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市场格局,若有关部门希望更好利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或者希望进一步改善这种基于政策体系环境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局面,则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充分考虑所有制属性不同带来的影响因素,应不断优化市场环境,针对不同行业特定的特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具备专业经验的民营资本参与到特定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第二,几乎所有企业都更倾向于投资所在地区的项目、更倾向于投资所在地区行业需求旺盛的领域,地方国企在投资偏好决策中展现出的地方属性最明显,因此,对于当地亟待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入驻或者与本地企业合作,在“一视同仁”原则的前提下促进良性竞争,更好地利用这一驱动因素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第三,在当前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具有竞争优势,体现在规模较大的企业更能够在东部地区立足、更容易在重大基础设施领域立足,因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优势,而相关政策在出台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避免行业不充分竞争市场的出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9[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刘生龙,胡鞍钢. 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 2010, 45(03): 4-15.

[3] 顾丰颖. 建筑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 PPP项目的角色分析[J]. 中国市场, 2019(34): 94-95.

[4] 许红梅,李春涛,刘亚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03):39-50.

[5] 吴继明,张炳才.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01):31-33.

[6] 严成樑,龚六堂.基础设施投资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吗?[J].经济科学,2014(06):41-52.

[7] 孙早,杨光,李康. 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东、中、西部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家, 2015(08):71-79.

注:原文载自《项目管理技术》2020年第18卷第10期,原文作者为伍迪、牛耘诗、苏靖丹、陈海清、王守清。



青春中咨

中咨公司

中咨研究

中咨智库

中咨小镇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2号(100048)
营业执照(纳税人识别码):91110000100000825Q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227号 京ICP备0602961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